兒童畫畫的學習重點,從我女兒的七年藝術路說起
- zoehohk
- 6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兒童畫畫的學習重點,從我女兒的七年藝術路說起
「讓孩子自由塗鴉,別給框架!」這是許多家長對兒童畫畫的期待,我也曾是其中之一。當我女兒未滿3歲開始學畫時,我一心追求「無框架」的創作環境,認為這樣才能讓她盡情享受顏色的快樂。於是,我為她報讀了香港一家充滿藝術氣息的Art Nation畫室,期待她在無拘無束中綻放創意。然而,七年後,我才發現:原來畫畫的框架一直存在,也正是這些框架,幫助她成為一個自信且富有觀察力的創作者。究竟,孩子畫畫需要框架嗎?讓我從女兒的藝術路與你分享。
誤解中的「無框架」:我的女兒與啟蒙畫室
當初選擇Art Nation,是因為它給我一種自由奔放的感覺。課堂上,每個孩子畫同一個主題,卻能創作出截然不同的作品。有的孩子畫出大膽的線條,有的細膩地勾勒細節,每幅畫都有自己的個性,透露著孩子的性格。我以為,這就是「無框架」的魔法。
女兒從3歲畫到10歲,我看著她在畫布上越來越自信。她的作品充滿細膩的觀察力,比如畫一隻鳥時,會仔細描繪羽毛的紋路;畫一個人時,總不忘加上一抹獨特的表情。我一直以為,畫室從未給她任何框架,讓她自由揮灑。然而,後來我才明白:框架,一直都在。

為什麼孩子畫畫需要框架?
3至5歲的孩子,正處於繪畫的啟蒙階段。他們的學習重點不在於畫出「像不像」,而是掌握握筆、認識色彩,以及練習大肌肉動作。教育專家指出,這個階段的畫畫的框架並非限制創意,而是幫助孩子建立基礎技能的指引。沒有框架,孩子可能會迷失在創作的茫然中。
試想一個場景:你請孩子畫一隻貓,遞給他一盒木顏色和一張大畫紙。他可能會在畫紙正中央畫一隻小得可憐的貓咪,甚至連口鼻都擠不下。這不是因為他缺乏創意,而是因為他還不懂如何掌控空間與比例。這時,框架就派上用場了。
框架如何與自由共存?
所謂的畫畫的框架,並不是要孩子畫出千篇一律的作品,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範圍,讓他們在其中自由發揮。以畫貓為例,畫室老師會在畫紙上預先標記好貓的大小,給孩子一個大小外形的參考,確保貓咪體形夠大,這麼做有什麼好處?這樣的框架,既給予孩子方向,又保留了創意的空間。
訓練大肌肉:孩子可以在大大的貓咪輪廓上大膽塗色,練習手部動作。
自由塗鴉:在輪廓內,孩子可以設計貓咪的表情、衣服或飾品,盡情發揮想像。
適合的媒材:忘掉細小的木顏色吧!蠟筆、粗水彩筆、無毒蛋彩,甚至直接用手指畫,都能讓孩子更自在地創作。

從女兒的成長看框架的價值
回想女兒這七年的學畫歷程,我發現畫畫的框架從未扼殺她的創意,反而讓她更自由。從最初的亂塗亂畫,到如今能畫出有故事的作品,她的觀察力與自信顯著提升。她會注意到樹葉的形狀、花瓣的層次,甚至在畫人物時,為每個角色賦予獨特的表情。
有一次,9歲的女兒在旅行途中隨手拿起畫本打發時間,畫下了這幅充滿奇想的城市風景(如下圖)。畫中,高聳的樓房間,一隻戴著派對帽的小動物飛翔在天際,彷彿在歡慶什麼;河面上,小船悠悠漂浮,船上的小人兒還畫上了可愛的心形符號。前景裡,有人手持漢堡與可樂,另一邊還有個小女孩站在畫板前,似乎也在創作屬於她的世界。這幅畫完全展現了兒童畫畫的無限可能。
雖然只是隨意塗鴉,卻充滿故事與細節,訴說著她眼中的城市風景。老師曾說,課堂提供的構圖建議只是個起點,而這些天馬行空的細節,全是她自己的想像。這樣的兒童畫畫,不僅是消磨時間的小遊戲,更是一個讓她自信展現自我的舞台。
框架與自由,缺一不可
兒童畫畫需要框架嗎?我的答案是:需要,但它不是束縛,而是一座橋樑,引導孩子從自由塗鴉走向有意義的創作。框架讓3至5歲的孩子學會掌控畫筆與空間,同時保留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。
親愛的家長,如果你也想讓孩子愛上畫畫,不妨選擇一間用心設計課程的畫室,或者在家試試簡單的框架創作。畫一隻大大的貓咪輪廓,準備好蠟筆或手指畫顏料,讓孩子在其中揮灑創意。你會發現,當自由與框架相遇,孩子的畫筆將綻放無限可能。
Comments